球盟会官网入口最专业的美发工作室,让您的美丽从头开始
由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出的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新闻今天发布。本次评选出的十大新闻立足法院新闻热点,力求多领域、多角度展现人民法院一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涵盖加强政治建设、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实诉源治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促进法律准确统一适用、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环资司法保护、深化国际司法合作、学习弘扬英模精神等。
获评的十大新闻包括:全国法院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不断巩固深化成效、全国官研讨班部署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全国法院做深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国法院抓实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全国法院依法从严惩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最高法推进统一法律适用工作向纵深发展、人民法院探索推行审判阶段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张军院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环资审判工作、共建“一带一路”司法合作持续深化、全国法院掀起学习“时代楷模”鲍卫忠热潮。
人民法院报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仁文、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胡铭、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赵秋雁、浙江工业大学地方法治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俞锋、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方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奋飞、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天宝、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刘敬东、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高巍对十大新闻进行精彩点评。(人民法院报记者 乔文心)
2023年4月开始,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了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国法院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自觉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院干警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锻造新时代法院铁军。
2023年,人民法院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分两批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司法审判工作质效不断提升,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公正与效率”是实践高质量人民司法的核心要义。过去一年,全国法院系统将能动司法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让可预期、可亲近、有温度的“公正与效率”走进人民群众内心。围绕诉源治理、“三个规定”落实、执源治理、涉诉信访、司法公开、类案检索、家事审判、加强审判管理等课题,人民法院切实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融合推进政治学习和业务建设,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例如,针对司法实践中“寻衅滋事罪适用存在泛化倾向”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展开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大对寻衅滋事犯罪案件的审判指导,以司法文件或典型案例的形式,指引地方法院准确适用法律。审慎处理因信访、而引发的寻衅滋事案件”,这正是回应社会关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
2023年7月13日至14日,全国官研讨班在国家法官学院举行,同商共议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出席并讲话。研讨班指出,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审判理念是关键,审判机制是重点,审判体系是基础,审判管理是保障。全国官研讨班闭幕后,各地法院纷纷传达学习全国官研讨班精神,为推进人民法院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
2023年7月举行的全国官研讨班,是人民法院年度最重要的工作会议之一。研讨班上进行的研议,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反映了党中央对司法机关的最新要求,也寄托了法院系统广大办案人员的热切期待,是人民法院在司法理念和办案实践方面展开的一场层次最高的研讨,由此集思广益形成的共识,对于司法未来一年乃至数年的发展进步都有高屋建瓴的指引意义。
司法始终离不开“公正与效率”的主题,在这个永恒主题之下,研讨班融入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最新要求,这就是“审判工作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宏大叙事,审判工作现代化需要将其具体化。这一现代化,涉及制度、理念、行为方式和器物等许多方面,研讨班通过研议,明晰了从审判理念、审判机制、审判体系、审判管理等方面整体推进、系统落实审判工作现代化的思路和方案,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和方式具体化,使全国法院有了很强的方向感和操作性。研讨班凝聚了官们的共识,强化了整个法官群体的向心力,融入了他们对于未来司法“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愿望,同时对全国的法官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这一研讨班,是现代司法理念提升的“发动机”,也是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23年11月6日,纪念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项目动员部署会。根据创建示范活动方案,至2035年,每两年从全国人民法庭中创建100家“枫桥式人民法庭”。
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枫桥式工作法”,用科学理念建立健全多层次协商、多元化协同、多渠道协作机制,创新数字时代群众工作方法,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实践。“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创建就是人民法院传承和创新“枫桥经验”,及时发现矛盾源头、回应群众诉求,综合运用自治、法治、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德治、智治等治理方式,以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治理目标的综合体现。
“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创建过程,以司法质效为本,遵循办案、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基层司法逻辑,在诉讼、司法调解、涉诉信访、司法救助等活动中保障基层群众有序参与。以数字技术赋能法庭建设,让数字化建设成为提升审判质效、完善便民举措、防范廉洁风险、融入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以诉前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努力推进矛盾前端治理,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探索基层司法指导和帮助基层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基层调解组织的方式和机制,切实提升诉源治理效果。
近年来,全国法院强化源头治理,推动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特别是习关于调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调解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模范人民调解员,研究部署推进新时代新征程调解工作的任务措施,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2023年以来,各地法院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一号司法建议”“二号司法建议”,强化多方协同配合,确保司法建议落到实处和诉源治理深入开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法院抓实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
诉源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察民情、重民意”,把政治建设和调解工作深度融合,确保调解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政治方向。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顺民心、惠民生”,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要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和诉源治理大格局,“解民忧、暖民心”,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做实指导和支持调解职能、促进完善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效能优势,促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解决在基层。
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会议,进一步落实2023年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人民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近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释放从重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强烈信号,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及其上下游关联犯罪、衍生犯罪高发频发,直接侵害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打击、防范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犯罪成为社会公众持续关注的焦点,也是司法机关着力推进的重点。
在这场人民群众“钱袋子”守卫战中,人民法院肩负着依法审判和追赃挽损的重任,具体承担证据认定、定罪量刑、判后追赃、教育防范等一系列业务性强、专业要求高的打击治理工作。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所特有的“非接触型精准作案、科技加持跨境隐蔽、骗术话术持续翻新、犯罪组织产业链条化”等特点,全国法院积极履职,对犯罪分子不枉不纵、对群众损失应追尽追。通过着力提升每个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执行效率,做到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努力实现“及时收案、准确定案、平衡个案、同案同判”。在全面落实依法从严惩处要求和严格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前提下,创新强化了与公安、检察、金融、市场监管等其他部门的协同共治机制,推动从源头上一体施治,全面挤压违法犯罪空间,使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多发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进一步建强筑牢了全民反诈“防火墙”。
2023年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统一法律适用平台上线。该平台以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资源为数据依托,为推进统一法律适用提供平台支持和技术保障。7月1日,法答网在全国法院正式上线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征集人民法院案例库参考案例,案例库建成后将对社会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进统一法律适用,着力提升司法公正与效率。
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需求落实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习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统一法律适用,既是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更是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认同感、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人民法院时刻牢记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把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作为工作着力点,重点解决影响统一法律适用的体制机制问题,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发布指导性案例、提炼裁判要旨、推行类案检索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规范专业法官会议机制、发挥审委会职能作用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统一法律适用,分层次多维度统筹推进司法公开,推动提升类案办理质效,切实做到通过司法改革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关心期盼,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努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全国法院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人民法院可以研究同检察机关共同做好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此后,审判阶段涉企合规改革在多地探索推行。4月3日,湖北省法检两院召开联席会,推动构建审判阶段涉企合规改革工作机制。4月27日,全国首例在二审阶段由法院主导的涉刑企业合规改革案件在安徽芜湖作出宣判。推行审判阶段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体现了人民法院依法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强决心。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检察机关率先推动革新企业犯罪治理方式,创造性地将企业合规纳入涉企刑事案件的办理过程之中,激励和督促涉案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合规整改,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的“去犯罪化”。在法院、公安机关、行政监管部门等多方积极参与下,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果。尤其是随着最高人民法院自2023年4月以来对此项改革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法院开始积极探索审判环节纳入企业合规整改的制度路径。无论是对案发后企业自主进行的合规整改进行专门评估,还是对涉案企业直接启动合规考察,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都意味着法院已开始将涉案企业的有效合规整改作为从宽处理的重要依据。这既是“能动司法”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已列入立法规划的大背景下,建议及时出台协同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指导意见,规范合规考察程序的启动条件和启动阶段,明确法检机关在合规整改过程中的角色分工和意见分歧解决机制,鼓励探索合规撤回起诉制度、合规暂缓判决制度等企业合规纳入刑事审判亟待破解的堵点、难点问题。
2023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共审结各类环资一审案件147万件,2018年至2022年受理的环资一审案件数较上一个五年增长76.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人民法院始终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与习法治思想,坚持服务大局,切实发挥环资司法保护职能作用。
近年来,人民法院在环资审判工作中,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有力度、有成效的司法举措,彰显了司法担当。
一是有力体现高度政治站位。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坚持服务大局、深化司法改革、促进规范引领、积极延伸职能、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环境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二是有效展现科学合理部署。人民法院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扎实推进环资审判专业化建设,健全环资专门化审判组织体系,推动各地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符合环资审判特点的“三审合一”、集中管辖、跨域司法协作等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三是充分彰显服务大局成效。人民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各方面亮点突出、成果丰硕,积极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有力贡献。
四是深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环资审判体系。人民法院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不断完善国内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国际环境司法引领水平,积极深化国际司法交流合作,为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司法智慧。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年以来,中国法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多领域开展合作,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司法动能。6月30日,中越边界省份法院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9月19日至20日,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官论坛(2023)在山东青岛举行。10月26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2023)在福建泉州召开。11月28日,第七届中新法律和司法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2023年是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经济繁荣发展贡献巨大,成就令世人瞩目,得到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高度赞赏。法治是“一带一路”十年来取得成功的关键,构建高水平法治保障体系更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高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司法服务与保障制度建设,持续不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司法合作,2023年又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青岛举办的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官论坛、在泉州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司法合作论坛等一系列2023年度“一带一路”司法合作论坛、研讨会、圆桌会议汇集各国司法机构官及法律界精英,中国首席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均出席并发表讲话,与各国司法同仁共商“一带一路”法治建设大计,达成新的司法合作共识、开辟新的司法合作路径,为“一带一路”法治保障体系建设贡献了新的司法动能,以实际行动推动法治“一带一路”迈向更高水平,成为人民法院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又一最新实践、最佳体现。
2023年12月,中央宣传部发布追授云南省沧源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鲍卫忠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号召全社会向鲍卫忠同志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全国法院开展向鲍卫忠同志学习活动。鲍卫忠同志扎根边疆基层法院24年,是继邹碧华、黄志丽之后,再次获得“时代楷模”称号的法院干警,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法院队伍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质。
承办802件执行案件、化解650件“钉子案”“骨头案”,服务地区99%都是山区……一个个数字背后,是鲍卫忠同志打通实现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铿锵印记。他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而就地化解矛盾。
“干执行工作,就是人心换人心”。在村寨之间,强制执行虽然能够解决问题,但却不助于弥合本就已经损伤的当事人之间的情谊裂痕。作为执行法官,鲍卫忠同志主动换位思考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始终考量当事人的诉求和情绪,注重运用调解的工作方法,在诉诸道理、贯彻法理的同时不忘“动之以情”,用司法温度感化人心,巧妙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执行难题。在鲍卫忠同志看来,法院执行不是审判之后的照方抓药,而是对纠纷案件的终极处理,是对社会矛盾的最深层治理,因此要从根源处化解矛盾、弥合感情,方能定分止争。而当被执行人因经营困难导致清偿困难时,他主动施以援手,在朋友圈扩散信息帮助寻找商机,用“软”方法解决“硬”难题。执行难的破解之道在何处?鲍卫忠同志的工作“心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答案——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因案制宜,从执源处治理。
Copyright © 2012-2024 球盟会官网入口公司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鲁ICP备20200469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