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官网入口最专业的美发工作室,让您的美丽从头开始
2023年尾,在江西省赣州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上,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锂电新能源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
中国城市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国家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江西、四川等中西部地区,依靠优秀的资源禀赋、良好的营商环境在锂电产业链争得一席之地,正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动力电池“大后方”。
岁末年初,中国城市报记者驱车行驶在赣州市下属的龙南经开区的主路上,看到道路两旁布局着不少锂电新能源相关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是从粤港澳大湾区转移而来。”赣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无论是赣州市还是龙南市,立足锂矿资源优势,抢抓绿色发展机遇,深化科技创新赋能,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建设锂电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取得积极进展。
就在赣州市召开以锂电新能源为主题的大会的前一个月,四川省锂电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进大会也如期举办。
近年来,四川省也把打造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作为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一个主攻方向;已形成眉山、宜宾、遂宁、成都、雅安等市为主要承载区,甘孜、阿坝等资源地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再把目光放回中部地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要形成两个千亿元级特色产业。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截至目前,湖北已形成以本土楚能新能源、骆驼股份、格林美等为基础,以外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等为代表的锂电池产业集群。
在由赛迪顾问发布的一份我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报告中显示,2019年以来,锂电产业投资的重点区域由东南沿海逐渐向中西部省份转移;到了2022年,湖北锂电项目投资额居全国第一位,投资额共计达2717.7亿元,占全国锂电项目投资总额的15.1%;四川居第二位,占11.3%。
根据报告的研究结果,从区域竞争格局看,中国锂电产业已初步形成以华东地区为核心,华中与华南地区加快发展,西南与西北地区快速扩张,华北与东北重点地区强化优势的态势。
研究还发现,西南与西北地区拥有中国主要的锂矿资源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也是中国碳酸锂、正极材料次主产区,在源头锂盐开发、上游材料制造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而华北与东北地区拥有中国主要的石墨资源,同时也是中国负极材料主产区,在上游材料制造有明显优势。
2021年,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推进产业国内梯度转移。
《意见》要求,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向中西部劳动力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转移。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转移。
也就是从那时起,锂电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蔓延的号角正式吹响。而后,像江西、湖北等地,凭借区位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
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
江西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作业声隆隆。这家企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高镍单晶三元前驱体供应商,以及国内最大的高镍单晶三元前驱体出口企业,同时也是首个在龙南市投资超过百亿元的企业。
“我们于2021年来到这里。当时企业需要扩充产能,考虑到龙南离广东较近,加之当地给了很多政策扶持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所以我们就选择落脚到了这里。”江西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对于锂电企业来说,中西部的成本优势和近年来日益提升的营商环境,也是吸引其落脚的重要原因。
天宜锂业董事长裴振华表示,四川较低的电价是个重要的“福利”。“我们是从江浙那一带过来投产的,在四川列了几个城市作为选项,宜宾的水电价格优势及政府的服务意识立即吸引住了我们。”他说。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城市凭借着“家里有矿”,打出了一张招商引资的王牌。据报道,在江西宜春,围绕锂云母进行采、选、冶的企业在2022年初就接近50家,以南氏锂电为代表的利用锂云母制备碳酸锂的企业,2020年产量达4.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6%。
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9—10月,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9-10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185GWh,同比增长17%。电池环节,9-10月储能型锂电池产量超过38GWh,新能源汽车用动力型锂电池装车量约76GWh。出口贸易持续增长,9-10月全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到824.6亿元,同比增长21%;一阶材料环节,9-10月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分别达到43万吨、30万吨、27亿平方米、20万吨,增幅均在25%以上;二阶材料环节,9-10月碳酸锂、氢氧化锂产量分别约8.1万吨、4.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微粉级)均价分别为17.8万元/吨和17.5万元/吨。
据汇总信息,2023年1-10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765GWh,同比增长31%。
锂电市场热度不下,城市之间的产业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为了抢占新一轮的产业高地,不少城市给自己“冠名”为锂电之都,甚至提出“中国锂都”“亚洲锂都”乃至“世界锂都”的构想。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所长李博洋提到,各地还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锂电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及规划。2023年1到10月,各地出台相关政策超过400项,涉及电价与市场交易、储能补贴、新能源配储等多方面。
雄心勃勃、诚意满满之下,是各地对锂电产业的热望,以及借锂电赛道实现产业转型的渴盼。
但需要留意的是,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的数据显示,近期锂电池行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行,电芯、电池级锂盐均价分别较2023年初下降50%和60%。
“这与产品供给过剩有一定关系。”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高小兵分析,供给过剩将加快企业出清淘汰,而头部锂电企业将凭借成本、技术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比;从长期来看,动力电池的发展前景广阔,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降本增效将成为企业技术开发的主旋律。
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
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几年锂电产业将持续有较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产能过剩已成定局,尤其是低端产能出现更为严重的过剩,二三线电池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或将面临生存危机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
产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城市强。锂电池产业变化,直接影响着不少“押宝”该产业的城市的走向。
记者注意到,当锂电产业链逐步扩充,并形成一定基础后,一些“锂都”竞争者们已把目光投向新能源整车厂。
对于产业震荡和区域竞争,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何琦的看法是:“在‘红海’里拼出来的‘蓝海’才是真的‘蓝海’。不要怕产能过剩,市场上是永远有机会的。”
Copyright © 2012-2024 球盟会官网入口公司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鲁ICP备2020046919号-1